中国交通报:攻坚乌蒙深处,无悔都香隧月



发布时间:2023-05-31   
一公局
2023-05-31


专版定稿(局系统)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它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却阻止不了人们对出行的渴望。


近年来,坐落在乌蒙山腹地的云南昭通,以“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气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强势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从2017年年中开始前期准备,到当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由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G7611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云南守望至红山段(鲁甸段)A4标段位于昭通市鲁甸县境内,主线全长11.7公里,连接线全长16.4公里,主要工程量为“一隧一桥一互通一连接线”,即翠屏特长隧道、张家坪特大桥、乐红互通、乐红互通连接线。其中,翠屏特长隧道全长10.1公里,是云南省强震区在建最长公路隧道、中交集团三级子公司独立承建的首座万米长隧,因地震频发、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


一座10公里长的公路隧道,一群人6年的执着付出。日前,翠屏隧道左洞成功贯通,右洞预计于6月底贯通。


“没想到这么难!”回望过去2000多个日夜,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都香高速公路A4标段项目(简称都香A4项目)负责人谢艺伟感慨地说。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团队事不避难的精神,以及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坚毅。


“6年了,有些人大学毕业就分配到我们这里,历经恋爱、结婚、生子。我也从‘不惑’走向了‘知天命’。虽然有些人已经离开项目,但留下来的都准备坚守到底。”面对记者,都香A4项目党支部书记邵振眼神坚定。


攻坚乌蒙深处,无悔都香“隧”月。建设者们约定,全隧贯通时,将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都香高速公路守红段翠屏特长隧道鸟瞰图(局系统)

翠屏特长隧道进口端鸟瞰图。

踏征途 无惧险阻

“滇处岩疆、山谷险阻、行路之难,视蜀道而过之。”这是《云南通志》对当地交通的描述。


可当都香A4项目建设者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他们看见的景象远比书中更为震撼:角峰如林、峡谷深切、崖壁陡峭、峻岭绵延……


穿行于山与山之间,不可避免地造就了项目高达99.27%的主线桥隧比。难,也自然而然地成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词。


尤其是翠屏特长隧道,位于地震多发地带上,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岩溶、涌水、突砂、瓦斯、暗河等地质灾害的挑战。穿越它,就像是穿越一座“不良地质博物馆”。


难度虽大,也得迎难而上。这是项目建设者的心声,也是他们的一致行动。然而,谁都没想到,一开始的便道踏勘,就先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


“项目沿线几乎全是悬崖峭壁,根本无路可走。”回忆当时的情景,谢艺伟告诉记者,因为交通不便,车子根本开不到便道踏勘的地点,他只能带领队员们徒步前行。


踏勘在困难中展开,似一场艰苦卓绝的马拉松。他们在地势陡峭、杂草遍地、灌木丛生的大山里,忍受着高海拔带来的呼吸不畅,扛着测量仪器,硬生生地“开”出了一条路。“那段时间,每天近半程马拉松的徒步距离,让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回到宿舍经常是顾不上吃饭便倒头睡了。”谢艺伟说。


虽然步步艰辛,却义无反顾。也正是通过这样细致地实地踏勘,他们发现,便道要从牛栏江绕到山顶,坡度太大、沿线滑坡体多,导致修建造价高、难度大。为了修建一条经济合适的便道,他们决定重新选址。


白天踏勘、再踏勘,晚上画图、规划、测算……又是整整一个月!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他们在图纸上精心勾画的便道越来越清晰。最终,一条14公里长、永临结合的施工便道盘旋于乌蒙山间,它在保障项目建设推进的同时,也打通了沿线百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就这样,他们用忙碌的身影,啃下了预制T梁跨墩提梁架设、连续刚构陡坡绝壁施工等一块块“硬骨头”,但当项目推进到翠屏特长隧道施工时,更加艰难的挑战接踵而至……


按照设计,隧道出口端洞口位于两座滑坡体中间的崖尖上。原进洞方案是要从滑坡体侧面打一斜井进洞施工,但这一方案施工周期长、工效低。专家在踏勘时提出,直接在悬崖峭壁上搭建一座施工钢平台,可这一做法不仅安全风险高、成本也高。


为了实现隧道施工早进洞的原则,项目优化方案,将崖尖削平,削平后的悬崖不仅方便直接进洞,也提供了一个工作平台。但面对几近垂直、高度近百米的陡峭崖壁,如何才能收集到新洞口相应的地质数据?


迎难而上,就要不畏险阻。经过多次方案研究,项目决定采取人工测量的方式,将人员悬吊下崖,开展地质数据采集,并最终确定了最适合的进洞位置。该方案为项目节省了半年以上的工期。


这却并不意味着,隧道进洞后的工作就一帆风顺。


尽管在此前的勘察中,项目对隧道涌水做足了“功课”,但由大型溶洞溶槽、暗河等不良地质引发的大涌水,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


“穿雨鞋、套雨衣……‘水帘洞’似的隧道让浴水奋战成为员工的工作常态,但突发的大型涌水还是令人措手不及。”都香A4项目翠屏特长隧道分管副经理陈基武说。


那是2020年9月7日17时20分,工人刚完成1号斜井左洞小里程掌子面爆破施工。突然,一股水从掌子面涌出,先是涓涓细流,然后水流如注……经过估算,此次涌水每小时最大水量约3000立方米。

“面对这股涌水,我们按照预先准备的应急方案,组织人员布设管道、安装水泵,有条不紊地开展抽排水工作,但没想到水涨得飞快,不一会儿,掌子面附近的水深几乎到了膝盖处。人站在水里,宛如站在湍急的河流中,稍不留意就会被水冲走。”当时的场景,陈基武记忆犹新。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涌水,在现场组织抢险的谢艺伟马上让作业人员暂时撤离,随即增加水泵进行抽水。


水泵的轰鸣声响彻隧道,但源源不断的涌水还是淹没了1号斜井近900米的长度。“我们又继续增设管道、增加水泵,并安排工人‘两班倒’,全力以赴抽水。”谢艺伟告诉记者。


日复一日地工作,直到9月10日,已经在洞内盯了三天三夜、疲惫不堪的建设者们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水面开始缓缓下降;截至9月15日,1号斜井积水长度减少约200米。


眼看着胜利在望,却没想到“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段时间里,当建设者们在洞内与涌水斗得昏天暗地时,洞外也风雨交加,一场持续强降雨席卷当地,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


“前一刻我们还沉浸在退水的喜悦中,下一秒,持续强降雨汇成的地表水瀑布般涌入隧道,高峰期时洞内涌水量一度暴增至每小时1.1万立方米!你堵这边,它从那边涌;你抽几立方米水,它又涌出十几立方米水来,根本斗不过……”回想起9月16日凌晨的那一幕,陈基武眼眶都红了。


在11米宽、7.1米高的隧道里,抽排水的管道铺满了一地,人都无处下脚;水泵一增再增、人员一加再加……但终究人力抵不过大自然的威力。


“撤离!”当谢艺伟说出这两个字时,个中滋味无以言表。他很清楚,为了确保1号斜井的涌水不影响主洞施工,他们将彻底放弃这4个掌子面……


不仅是涌水,建设者面对的还有来自突砂、瓦斯,甚至暗河的挑战。


“尤其是后者,我们在隧道施工中恰好和一条暗河‘狭路相逢’。”都香A4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开军解释道,“一般情况下,隧道设计会避开暗河,从其上方或下方越过。翠屏特长隧道在设计时,也做过相关优化,但没想到开工后还是遇上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但翠屏特长隧道面对的这条暗河却不简单,其规模巨大,不仅在中交集团公路建设史上十分罕见,而且它还是当地百姓的水源,严格的环保要求让许多直接有效的传统施工方案无法实施,隧道暗河处置难上加难。


越是艰险越向前。项目决定先摸透暗河的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人员进洞勘察。在近200米深的地下溶洞里,他们划着皮划艇在未知的水面开展测量、在狭长的暗河里挑灯收集数据……与此同时,项目多次组织专家前往现场调研、举办方案论证会,最终采用一种类似“鸡蛋壳”的新工艺,将隧道密密实实地包裹在暗河中。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在隧道四周设置全包防水板,并采用抗水压衬砌、堵水墙、多种材质的止水带、全断面注浆堵水等9重防止水措施,形成一个密封的椭圆形空间,让隧道安全穿越暗河的同时,不影响它的流向、流量和水质,确保百姓放心用水。”李开军介绍。


像这样的案例和故事,6年的时间里数不胜数。重重困难,都在都香A4项目建设者斗志昂扬的精气神面前,一一化解。“如果没有遇到这些‘拦路虎’,翠屏特长隧道应该会提前20个月贯通。”偶尔,谢艺伟也会畅想一下。


时间失去了,但幸运的是,翠屏特长隧道开工至今安全施工总体平稳可控,项目也形成了一套应对隧道大型涌水的施工方案。


“一方面,我们坚持‘先探后钻再开挖’的原则,通过加强综合预报管理体系,采用洞内中管棚超前预加固、径向导管注浆加固、泵送混凝土回填、密目小导管封堵等措施,克服施工困难。”李开军告诉记者,“另一方面,我们开展工艺工法创新,加强各种防止水和防腐措施,让隧道安全穿越涌水段。”


此外,项目还通过研究水泵等关键抽水设备的功效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套隧道暗河涌水抽排实施方案,并明确了“一用一备”两套设备管理制度。在为隧道提供最佳抽排方案的同时,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翠屏特长隧道左洞的顺利贯通,不仅见证了建设者的技术实力,还为厦门公司在隧道建设领域积累了珍贵的施工经验。项目先后获得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行业协会微创新技术三等奖4项;形成和取得各类工法6篇、各级优秀QC成果1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8项、软著6篇、核心期刊论文5篇;依托翠屏特长隧道开展的《向斜型岩溶隧道突涌水淹没灾害处治及灾后结构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中。

勇担当 不负重托

“发现未佩戴安全帽人员、发现未佩戴安全帽人员……”一阵急促的警报声突然响彻翠屏特长隧道左洞掌子面,工人周师傅赶紧将刚解下的安全帽重新戴上。望着远处闪烁的摄像头,他心里不禁感叹:“这双‘眼睛’可真尖呀!”


记者了解到,这双“眼睛”非同一般:它遍布隧道施工的每个关键位置,洞内施工的每个环节都逃不过它的“法眼”;它兼具视频回放、变焦、360度旋转等功能,项目管理人员只要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就可以查看视频监控。


“它是AI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功能是自动检测未佩戴安全帽的人员,对施工现场开展监控和实时分析。一旦它发现施工人员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不穿反光衣等行为,就将通过洞内外语音对讲系统进行喊话,并进行抓拍。”都香A4项目安全总监许春智告诉记者,此举有力规范了现场工人的行为,切实保障了工人的人身安全。


这只是都香A4项目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缩影。面对乌蒙山复杂的地质地貌带来的安全风险,自进场以来,项目以翠屏特长隧道建设为依托,推广长大隧道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工地,用数智护航安全。


2018年10月,由项目协助厦门公司研发的长大隧道信息化平台投用。该平台由BIM技术应用、劳务班组管理两个平台,以及视频监控、人脸识别门禁、人员精准定位、安全步距监测、有害气体监测、洞内外语音对讲6大系统组成。“它就像一部‘超级大脑’,可以精准获取项目人员施工情况和工程情况。”许春智说。


记者走进“超级大脑”的指挥中心——都香A4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心。经过工作人员的操作,隧道的走势、桥梁的结构尺寸、隧道联络风道的碰撞检测等三维立体信息,以及对应的安全隐患、处置措施,直观生动地呈现在记者眼前,一目了然。不仅如此,该平台还在临建选址、便道选址等前期策划工作中,为项目“出谋划策”。


据悉,该信息平台荣获全国交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并已在厦门公司所有项目中推广应用。


此外,项目还通过设置VR安全体验馆,开展滑坡体、驻地边坡自动监测等举措,守牢安全关。


如果说“安全”是项目团队在践行“使命”,那么环保工作就是他们在充当“守护者”的角色。


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都香A4项目始终秉持绿色施工理念,谋篇布局,将环保建设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水为例。“施工设备产生的废水、穿越不良地质时的涌水、爆破后的降尘水……隧道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污水。”都香A4项目副总工程师甘恭锞介绍,“同时,污水一旦流入地方河道,也将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绝不让一滴污水外流!为了解决污水处理难题,项目创新思路,最终引入了环保“黑科技”——超磁分离水体净化设备。


“该设备广泛应用于钢铁、市政、煤矿等领域中,通过超磁分离技术,实现污水固液快速分离,以此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甘恭锞告诉记者,在综合考察设备效果后,项目一口气在隧道施工中引进了2台总价值近450万的超磁分离水体净化设备。


事后证明,该设备果然没有让人失望。浑浊的污水经过超磁分离水体净化设备的处理后,变得十分清澈。一股股清流从隧道口倾泻而出,在悬崖峭壁上形成了一道美丽风景。


除了对污水进行“变身”,项目还在拌和站设立污水循环压滤系统,实现污水循环利用。同时,对砂石料及洞渣运输、施工临建等易污染环境的重点施工环节,采用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不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一丝干扰。


“要把路修进去,不要把破坏带进去”“保护一草一木,留下金山银山”……在项目现场,这样关于生态保护的标语无处不在。打造厦门公司首座绿色智能型驻地、优化乐红互通连接线方案……桩桩、件件,皆是都香A4项目建设者以行动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体现。

展作为 不辱使命

来时群山阻隔,去时隧贯山川。


在这6年时间里,都香A4项目建设者们一边展现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一边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谢艺伟的担子无疑最重,工期、安全、质量、管理……重重“大山”压在他的肩头:“好在,我有一个‘好团队’,有一群‘好兄弟’帮我分担。”


当记者在全面了解了这支团队后发现,能在6年的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这是一支“青春力量”绽放的团队。谁能想到,这支队伍平均年龄不到28岁。他们中间,绝大多数都是刚毕业就来项目的大学生。当然,也有像谢艺伟、邵振、陈基武这样经历过其他项目磨练的老员工。但这么难打的隧道工程,他们也都是“第一次”遇见。


“这种项目最能考验人,也最能锻炼人。”邵振说,针对年轻人居多的状况,项目积极搭建人才提升平台,通过开展“每周一课”“青年讲堂”“书记党课”等培训,以及邀请专家莅临项目授课等形式,帮助青年快速成长成才。


项目主动打通和开放晋升通道。截至目前,项目已培养出2名项目经理、8名副职、9名副总师、14名正副部长……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彼时在都香A4项目各岗位快速成长,如今活跃在厦门公司天南海北的建设一线,独当一面,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这也是一支“红色力量”澎湃的团队,党员人数占项目总人数的33%,在施工一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项目员工都记得那一天:2022年5月15日半夜,翠屏特长隧道进口右洞因暴雨突发涌水,正当项目启动水泵全力抽水时,又遭遇变压器损坏,一时间涌水迅速上涨,并通过洞内的人行通道、车行通道向相邻的洞口蔓延。


紧急时刻,项目全体员工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投入抢险救援:隧道进口党员先锋队队长邵振冲锋在前,带头装沙袋、抢物资;副队长谢艺伟冲上一线,与工人一起灌注浆、堵涌水;党员女职工也不甘落后,备盒饭、递热水……从黑夜到白天,尽管双手被磨出了水泡、沾满了泥泞,脸上也掩饰不住疲惫,但他们用实际行动,擦亮了共产党员的“红色名片”。在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次抢险挽回损失近1000万元。


针对隧道新洞口地质测量难题,项目路基工程师陈俊典和测量员蔡宣桂在崖尖上合作完成了一支“双人舞”,齐力拉开了出口地质数据采集的序幕……在任务最艰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就有党员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担当落于行动。


这支团队将工程隽刻在乌蒙山深处的同时,也把温暖送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


项目积极贯彻“责任央企,社会担当”的理念,先后5次引进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精准建卡户就业79人次,解决当地龙头山镇建档立卡户就业35人次;应地方请求扩建便道,打通了沿线13个自然村社、700余户村民出行的“阻碍”。与此同时,开展爱心助学、慰问孤寡老人、参与抢险救援……一件件实事、好事,受到了相关单位、沿线政府和百姓的一致称赞。


民心的相通共融,也为项目创造出了和谐的施工环境。项目先后实现隧道红线用地及临时用地全线率先提交、隧道出口处拆迁一个月内完成等突破,为隧道施工抢回了宝贵的时间。


“6年了,我们终于胜利在望啦!”翠屏特长隧道左洞贯通的喜悦,涌上了每一名建设者的心头,但这还没有到他们放松的时候。坚持,再坚持一会儿,胜利即将到来!相信,未来当他们乘车驶过自己亲手修建的这条路时,每个人心中喷涌而出的自豪感,一定无愧于岁月、无愧于自己。


作者:吾名   来源:中交一公局



中交一公局集团
中交一公局集团
中交一公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