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通讯

您的位置:首 页> 新闻中心 > 综合通讯 >

为鹏城铺一条示范“海绵路”



发布时间:   
一公局
中交一公局集团
1970-01-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近年来,公司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大城市”主业,深化拓展多元业态,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助力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让城市更加安全宜居,为更多市民带去“海绵”福利。

 

下雨时吸水、蓄水

干旱时将储存的水“释放”

近日,在深圳市光明区

有这样一条“会呼吸”的

海绵道路受到业界关注

 

这是四公司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的

深圳公常路下穿改造工程

这条路有什么神奇之处

一起去现场看看吧

 

“筛子”路面透水有奇效

走在深圳公常路中山大学校区段,道路两旁和中央的绿化带郁郁葱葱,路面上车流穿梭。一眼望过去,和普通的城市道路相比,似乎看不出有何不同。

“海绵路的‘玄机’,普通人一眼可不容易看出来。”四公司深圳公常路项目党支部书记、总工程师王礼华介绍,项目海绵路的“呼吸功能”,主要依靠透水路面和雨水花园两部分来实现。

不同于常规城市路面,海绵路的路面采用的是透水混凝土。这种布满无数孔隙结构的混凝土,就像一面网眼细密的“大筛子”,可以让雨水快速自然渗入,再通过铺设的砾石层和素土渗透到地下。缓解城市路面积水的同时,又给土壤和植物留下了充足的水分。

“我们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都采用了全透型透水砖和透水沥青,不光透水效果好,还更加环保。”王礼华解释到,透水混凝土的大量孔洞能够过滤城市污水,减少降雨时的地表径流,真正实现“小雨不湿鞋、不脏鞋”。此外,对比普通路面,透水路面传导热量更高效,又能吸附部分空气污染物,相当于给道路加装了一层“滤网”,过滤掉杂质和污染物,还减轻了市区热岛效应,让城市环境更洁净舒适。

 

雨水花园让大雨不“看海”

当降雨量过大时,路面的透水能力变得“力不从心”。这时,项目团队精心布置的雨水花园就开始发挥“隐藏实力”了。

“道路两旁的这些绿化带,其实都是一座藏起来的蓄水池。”顺着王礼华手指的方向望去,绿化带的植物大都选用了本地耐旱的灌木和乔木,以“乔-灌-草”多层结构模式、自然式群落进行组合配置,雨水通过路缘石开口汇入花园内。项目还在开口处铺设卵石缓速沉沙,从而有效控制径流污染,同时兼顾雨水下渗和超标雨水错峰排放的功能。据了解,这条海绵路的绿化面积达到了69166平方米。

表面上看,雨水花园就如同道路两侧普通的绿化带一样,但有了透水铺装路面和雨水花园的加持,道路就如同会“呼吸”的海绵,能够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用于绿化、喷淋等,减少了人工浇水量,保证植物生长。

 

为鹏城“贴身”改造海绵路

“深圳雨季长,年降水量丰富,而且多暴雨,在建设之初,我们就计划对公常路的机非隔离绿化带进行海绵化改造,让雨水能够实现地上地下的循环过程。”在不久前举办的深圳市交通行业海绵城市现场观摩会上,王礼华自豪地向观摩团介绍公常路海绵道路的建设情况。作为深圳市交通局首个入选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功能完善、景色优美的海绵道路获得业界专家一致点赞。

近年来,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每逢暴雨,往往容易发生“水漫金山”的尴尬场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雨水只能单一通过下水道、排水管网等集中快排,一旦发生强暴雨,就很容易导致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在响应深圳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举措的基础上,深圳公常路项目结合实际地形地貌,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配套设置雨水综合利用措施,因地制宜对项目5米宽和2米宽的绿化带完成了海绵化改造。

“经过我们改造后的路段,已经是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了,附近的市民都笑称这是段‘会喝水’的路。”深圳公常路项目负责人陈秉欣介绍,现在的公常路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了近70%,污染物对比改造前降低了60%。海绵城市和景观设计的巧妙融合,让公常路成为连接深圳和东莞的一条高颜值多功能生态景观大道。

目前,深圳公常路海绵城市改造工程已经建设完成。未来,这条深圳全市海绵示范路将为鹏城环境改善和市民生活带去实实在在的提升,中交一公局集团建设者们正以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用智慧和品质为群众美好生活增光添彩。(四公司 张玉雪、邱淼玲、王振配图


作者:吾名   来源:中交一公局


该文章由中交一公局官网原创编写,转载请保留此地址!否则视为侵权,谢谢合作!

主营业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