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Special

您的位置: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 > 正文

厦门大桥!我国第一座跨海峡公路桥



发布时间:2021-10-23   
吾名
中交一公局
2021-10-23

  素有“海上花园城市”之称的福建厦门岛占地158平方公里,四面环海。上世纪90年代以前,高集海堤是大陆进出厦门岛的唯一通道,这条海堤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双向四车道,经过几十年“服役”早已不堪重负,不仅路面坑坑洼洼,尘土飞扬,堵车更是常态。进出厦门岛的通道瓶颈严重制约了厦门城市发展,跨海大桥的建设愈加迫切。


W020210622380144403426.jpg


厦门大桥于1988年10月开工,原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公规院前身)设计,原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局桥梁工程处(一公局厦门工程公司前身)负责大桥主桥上部结构及引桥下部结构施工,原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第六公司(三航局厦门分公司前身)负责大桥主桥下部结构施工。大桥由高崎引道、跨海主桥和集美立交三部分组成,工程全长6695米,跨海主桥2070米,行车道净宽19米。大桥建设技术之复杂、工程之浩大、施工难度之高,挑战了工程建设极限,大桥建设创下了数个国内首次纪录:首次跨海峡修造长大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公开招投标;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采用当时国际最先进的移动滑膜技术;首次采用国内自行研发的大吨位预应力技术;首次探索出在海上施工大直径(1.5米)钻孔嵌岩桩。

        在当时,国内并没有完善的预应力体系,厦门大桥预应力技术采用的大部分产品在初期完全依赖进口,用量最多的钢绞线由瑞士公司生产,价格昂贵。巨大的经济压力成了横亘在厦门大桥项目的拦路虎。大桥项目总工程师田克平提出,“一定要自主研发。”一场推动我国桥梁建筑工程事业发展的技术革新,依托厦门大桥的建设悄然开始。

  艰苦攻坚三个月,由一公局集团等单位联合研发的“QM”预应力体系研发成功。“QM”预应力体系的大规模生产及使用,不仅为厦门大桥的建造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成本,更开启了预应力体系的国产化新时代,我国预应力体系不再依赖进口。

        厦门大桥于1991年12月19日正式建成通车,成为新中国第一座跨海峡公路大桥,对新兴的厦门经济特区,乃至整个闽南沿海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了这条交通要道,新生的厦门经济特区从一个偏安一隅的滨海小城急速腾飞。

 在圆满完成厦门大桥施工任务后,一公局集团在厦门大桥集美端桥头位置成立了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继续深耕厦门经济特区基础设施建设。

        30年后,一公局集团再次通过招投标承接了厦门大桥改造加固任务,在对原桥面进行“四改六”拓宽的同时,还将对桥梁既有病害进行同步维修,以恢复结构耐久性,提高桥梁承载能力。

  2021年1月,厦门大桥改造加固项目正式开工,预计2022年1月底实现通车,改造后的厦门大桥将以全新姿态,继续发挥进出厦门岛的交通干线作用。(一公局集团)



作者:吾名   来源:中交一公局


中交一公局集团
中交一公局集团
中交一公局集团